燕子,被人类偏爱的生灵!

发布日期:2020-06-19     作者: 教务处     浏览数:22300    分享到:

image.png

燕子

同学们, 沣西四校今年又增加了几位新成员,你发现了吗?它们就是在我们小学部教学楼筑巢生活的一家子——燕子们,耳熟能翔的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仿佛又在耳边响起。他们离我们这么近,但是同学们你们了解燕子吗?

动物百科

外形特征

形小,翅尖而窄,凹尾,喙短,足弱小。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上有家燕、 岩燕、 灰沙燕、 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生活习性

燕子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 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有些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 啄木鸟和 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 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 游牧民族”了。

所属科属

中文学名         燕

拉丁学名         Swallow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燕科

属                   候鸟

种                   雨燕、家燕、金腰燕等

分布区域         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

image.png

与燕子有关的文化

燕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吉祥之鸟,人皆敬之。古人言:“燕子不进愁家门”,这里的愁并不是愁苦,而是说不幸福。那么燕子又如何分辨这个家庭是否幸福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家里安静不安静,会不会吵架,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安静的环境,燕子会视为安全,所以家庭和睦才招来了燕子。

image.png

与燕子有关的哲学

小小燕子哲学的实质就是注意与人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它可能是从那些距人类太近或太远的动物的遭遇中得到了启示,做到了既与人亲近,又不受人的控制,时刻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使人像敬神般地敬奉它,称它为益鸟,将其燕尾称之为剪刀,并将燕子的到来形容为春天的象征。

image.png

我国从古自今很多文人墨客笔下都有它们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笔下的小燕子吧!

与燕子有关的诗词

《燕子》 魏鑫


春夏戏庭落,冬日余空巢。

忆昔南地暖,岂惧山水遥。

我来高亭上,月明愈寂寥。

槛外冰未解,相思满长宵。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拟古其三》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凶。君情定何如。


《赋得盈盈楼上女》 【唐】孟浩然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

妆成卷帘坐,愁思懒逢衣。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同学们,除了这些,你们还能找出更多与燕子有关的诗词吗?

编辑:张  杏/审核:何鹏飞

上一篇:腹有芳华,笔下生花——我校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之硬笔字大赛 下一篇:和而不同,各显其美—我校小学部首届教学研讨活动
Baidu
map